歡迎來到 蕪湖市中醫(yī)醫(yī)院!
白扁豆,為豆科植物扁豆的干燥成熟種子。秋季果實(shí)成熟時(shí)采收,曬干后取出種子,洗凈雜質(zhì),干燥。以粒大、飽滿、色白、無蟲蛀者為佳。白扁豆被稱為“祛濕第一豆”,也是藥食同源的好食材。
白扁豆性微溫,味甘。歸脾、胃經(jīng)。能健脾化濕,和中消暑。用于脾虛濕盛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瀉、暑濕吐瀉、胸悶腹脹、白帶過多等癥。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白扁豆“止泄痢,消暑,暖脾胃,除濕熱。”
《藥品化義》記載:白扁豆“主治霍亂嘔吐,腸鳴泄瀉,炎天暑氣,酒毒傷胃。”
《品匯精要》記載:白扁豆“消暑和中。”
1.白扁豆10g(炒熟)、陳皮5g。
2.白扁豆洗凈,提前炒熟。與陳皮一起放入杯中,用開水沖泡,燜泡10-15分鐘后飲用。
【功效】理氣健脾、化濕和中。適用于脾胃氣滯、濕阻中焦所致的腹脹、食欲不振等。
1.白扁豆5g、厚樸5g、香薷10g。
2.白扁豆小火炒黃后搗碎,香薷、厚樸用剪刀剪碎,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,蓋蓋燜泡20分鐘。代茶飲。
【功效】解表散寒,化濕和中。適合夏季濕氣重、中暑、發(fā)熱、全身困乏的人飲用。
【注意】香薷飲只適合暑濕重的夏季,不宜長期飲用。
1.白扁豆30g、大米100g。
2.白扁豆洗凈,提前浸泡8-12小時(shí);大米淘洗干凈。將白扁豆和大米一同放入鍋中,加適量水,大火煮開后轉(zhuǎn)小火煮至粥熟爛。
【功效】健脾化濕。適用于脾胃虛弱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瀉等。
1.白扁豆15g、山藥 30g、大米50g。
2.白扁豆、大米洗凈,山藥去皮切塊。將三者一起放入鍋中,加適量水,煮至熟爛。用料理機(jī)打成細(xì)膩的糊狀。
【功效】健脾益胃、止瀉。適合脾胃虛寒、腹瀉人群。
1.白扁豆20g、冬瓜200g、排骨150g、生姜、鹽適量。
2.排骨洗凈切塊,焯水備用;白扁豆需提前浸泡8-12小時(shí);冬瓜去皮切塊。鍋中加入適量水,放入排骨、白扁豆、生姜,大火煮開后轉(zhuǎn)小火煮60分鐘,再加入冬瓜煮至冬瓜軟爛,加鹽調(diào)味。
【功效】消暑化濕、利水消腫。適合暑濕天氣,有水腫、小便不利者。
1.白扁豆15g、紅棗5枚、紅糖適量。
2.白扁豆洗凈浸泡8-12小時(shí),紅棗去核。將白扁豆和紅棗放入鍋中,加適量水,煮至白扁豆熟爛,加入少許紅糖攪拌均勻調(diào)味。(糖尿病患者可減糖或不加。)
【功效】健脾補(bǔ)血。適合脾胃虛弱、氣血不足者。
1.白扁豆粉50g、茯苓粉30g、糯米粉100g、蜂蜜適量。
2.白扁豆需先炒熟后研磨成粉。所有粉類混合,加蜂蜜和少量水揉成面團(tuán),分小塊入模具壓型。水沸后蒸20分鐘,冷卻脫模。
【功效】健脾利濕,寧心安神。適合脾虛濕滯、心神不寧者。
1.白扁豆食用時(shí)必須煮熟煮透,以防皂苷和紅細(xì)胞凝集素中毒(生品含微量毒素)。
2.白扁豆性微溫,燥熱體質(zhì)、陰虛火旺者不宜大量長期食用。
3.感冒發(fā)熱期間,不宜食用白扁豆,以免影響解表散熱。
4.痛風(fēng)患者急性發(fā)作期避免食用,緩解期可少量食用。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(luò)(文/鄭莉 審/丁樹根)
地址:蕪湖市九華南路430號
咨詢電話:0553-3838500 中藥飲片快遞咨詢電話:0553-5960557
網(wǎng)站聲明:蕪湖市中醫(yī)醫(yī)院 版權(quán)所有 Copyright @ 2024
微信公眾號
微信訂閱號
視頻號